新京报讯 (记者吴婷婷)9月26日下午,北京市召开2023年中秋国庆假日文化旅游供给和安全服务保障工作新闻发布会。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一级巡视员周卫民在会上介绍,今年中秋国庆“双节”假日,市民和游客出行出游需求高、活动多、流动大,外地来京游和本地在京游、京郊游、微度假相互叠加将迎来假日旅游高峰,“双节”假日预计全市将接待游客1283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超两成。
周卫民介绍,根据在线平台预订预测数据,“双节”假日,北京为热度最高的国内旅游目的地城市。预计全市接待游客1283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0.8%,比2019年同期增长21.9%,其中,接待外地来京游客550.4万人次,同比增长192.4%,比2019年同期增长24.5%;市民在京游729.6万人次,同比增长19.6%,比2019年同期增长19.6%。景区接待总量将远超2019年总体水平,预计10月1日-3日为景区接待游客高峰期,每天超过320万人次,接待高峰日为10月2日,将达到340万人次。
今年暑期,部分刚需型热门景区、博物馆、科技馆、高校和对外开放单位出现了“一票难求”的情况。节前,热门景区对自身日最大承载量和瞬时最大承载量再次进行了科学测算研判,在确保安全和游客体验的前提下,“双节”期间将人性化调整每日放票时间,科学增加每日接待服务量,适当延长开放时间,有条件的还将为游客提供夜间参观游览服务,缓解假日服务接待供需矛盾。
推出30条“漫步北京”线路
中秋、国庆来临,北京市文旅局推出30条“漫步北京”主题游线路,分别为10条“核心区文化探访路”,10条“演艺之都 慢享夜游线路”和10条“漫步北京——京畿长城十大精品旅游线路”。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斌介绍,假日期间,北京市文旅局推出50款“北京礼物”及文创产品“两节礼单”。“两节礼单”包括10款中秋主题“伴手礼”、10款“北京礼物”新品、10款北京公园景区精品文创、10款北京博物馆精品文创、10款最具特色最网红的文创“雪糕”和“冰淇淋”。
此外,第二批6个“北京微度假”目的地品牌正式发布,分别是朝阳区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石景山区秀石景山·炫酷潮玩首钢园、门头沟区百花秘境·打卡生物多样性、通州区舟通大运河·醉美副中心、顺义区休闲时尚在顺义、大兴区走进新国门·发现兴世界。
大部分博物馆近期取消预约参观机制
“双节”期间,北京市博物馆在基本陈列的基础上,围绕中秋、国庆主题,结合自身特色,共推出各类展览活动126项,其中展览40项、活动86项,内容涉及文化、科技、历史、艺术等各方面。
在活动方面,各博物馆围绕京味文化、传统手工艺等主题,推出一系列民风民俗体验活动,形成具有浓郁北京特色的文化新风尚。9月29日中秋节当天,大钟寺古钟博物馆“觉生仲秋·闻钟赏月”中秋文化体验活动、首都博物馆“花长好、月长圆”家庭合写书法活动等一批中秋主题活动,彰显了内涵丰富的节日文化和独具特色的京味文化。
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宋豪杰介绍,除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部分热门博物馆外,北京市大部分博物馆近期均取消了预约参观机制,观众不预约就可到现场购票或直接入馆,也可以选择提前线上购票。
宋豪杰表示,北京市博物馆充分研究“双节”期间开放服务形势,在预约参观、开放时长、讲解服务等方面均进行了调整优化,进一步提升参观服务保障质量。
为解决个别保留预约机制的博物馆预约放票时间不合理的问题,已经调整为每日早8点至晚10点之间预约放票,有效提升了观众的便利性和满意度。
针对观众夜间参观需求,“双节”期间部分博物馆提供延时开放服务。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蒙藏学校旧址)将每日延时开放至21:30;10月1日至5日,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每日均开放夜场演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北京大觉寺与团城管理处(团城演武厅)、徐悲鸿纪念馆、北京励志堂科举匾额博物馆等也将举办夜场活动,观众可提前报名,体验夜游博物馆的乐趣。
针对观众的讲解需求,各博物馆将继续延续暑期的做法,通过增加讲解场次、增加志愿者讲解员数量、提供语音导览设备等方式,提升“双节”期间讲解服务能力。
“双节”期间,北京市博物馆在基本陈列的基础上,围绕中秋、国庆主题,结合自身特色,共推出各类展览活动126项,其中展览40项、活动86项,内容涉及文化、科技、历史、艺术等方面。同时,一些热门博物馆精心准备了“云上博物馆”套餐,让观众体验不一样的博物馆之旅。
“双节”期间各大景区公园将推出112项游园活动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电影局局长霍志静介绍,“双节”期间,北京将推出各类文化活动2097项近万场次,将充分展示“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其中,各大景区公园共将推出112项游园活动。
据介绍,“双节”期间北京市文化演出可以用总量高、样态全、空间新、精品多来概括,共计有1862场线下演出,平均每天演出超过230场,其中既包括各类传统演出,也有演唱会、音乐节等活动。
今年“双节”期间,北京迎来多项各类品牌文化活动和演出节展的密集举行,其中包括9月22日第二十五/二十六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开幕,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将于9月28日开幕。2023北京文化论坛配套活动“大戏看北京”2023展演季将继续在国庆期间上演大戏。
“双节”期间,北京市将有十余部影片公映,北京市电影局还将推出一系列电影惠民活动,组织5640余场公益电影放映。“大戏看北京”2023展演季北京国际电影节“秋季展映”单元将放映40余部难得一见的中外影片,包括时代先声、剧作印象、希腊之窗、舞台映像、法国影展等单元板块,满足资深影迷的观影需求。
“双节”期间,各大景区公园共将推出112项游园活动,比如,天坛公园推出中和韶乐“礼乐兴邦”系列展演;石景山举办第十届西山八大处文化节,环球影城开展中秋游园主题活动,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举办“国潮花灯节”,怀柔慕田峪长城景区举办“月满华诞,慕聚中秋”长城丰收节活动,雁栖湖景区举办第28届金秋游园会。
“双节”期间,北京将加大惠民力度,北京市文资中心投放5000万元文化惠民资金,组织开展一批京郊微度假游、文化市集活动、打卡活动等,推动在重点商圈、商业综合体开展国内外品牌首发首秀,将推出50款“北京礼物”及文创产品“两节礼单”,向外地游客奉上称心伴手礼。
颐和园百余件展品展现中国园林之美
新京报讯 (记者张璐)系列精品文物专题展“园说Ⅴ——南北名园和合竞秀”9月26日在颐和园博物馆、德和园扮戏楼启幕。展览汇集了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杭州西湖博物馆、颐和园等20家文博单位的各类展品147件(套),游客通过书画、玉器、瓷器、古籍、服饰等美轮美奂的文物展品,可以感悟到中国园林所蕴含的“天人合一、君子比德”哲学思想。
2023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暨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将在京开幕,“园说Ⅴ”展览是其中十项活动之一。据策展人介绍,中国古典园林源远流长,自商周时代“囿”的出现,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造园名家巧夺天工的设计理念、能工巧匠精益求精的工艺水准、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的雅韵逸趣,融合了南北园林的文化要义与精神向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北名园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此外展览还辅以沙盘、多媒体互动、情景再现等现代科技技术,为观众打造沉浸式古典园林的东方美学意境。
展览分为3个单元,分别为名园相望、山水共融、南北合鸣。展期为2023年9月26日至2024年1月7日(每周一闭馆)。设立颐和园博物馆与德和园两个展区。展览同时开通“云上”观展与重点文物电子导览,游客既可展厅参观,也可线上观展。展览现场设多场园林竞秀、园风有形、园瓷凝韵等科普社教活动,供游客参与体验。(来源:新京报) 【编辑:叶攀】
9月26日上午,来自浙江的17岁女孩黄雨婷和队友盛李豪获得杭州亚运会混合团体10米气步枪金牌。这是黄雨婷继夺得女子10米气步枪团体赛和个人赛两枚金牌后,获得的第三枚金牌,她也因此成为本届亚运会上的首个“三冠王”;盛李豪继25日斩获男子10米气步枪个人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后,也成为“双冠王”。
在随后进行的颁奖仪式上,记者看到有趣的一幕:两位面带青涩的小将,从颁奖嘉宾手中接过花束时,显得有些拘谨。尤其是黄雨婷,先是想举起花束向观众致意,又偷偷用余光瞄了一眼身旁的盛李豪,看到队友也有些不知所措后,她又将手中半举的花束放到胸前,然后抿了抿嘴唇,稚嫩的脸上满是紧张和不安。这一幕,与一个小时前那个面对强劲对手时神情淡定、不慌不忙的“神射手”形象,形成强烈反差。
单眼皮,皮肤白净,身材瘦削,扎个马尾辫,干净利落——2006年出生的黄雨婷,是杭州亚运会中国射击代表队中年纪最小的一位。她的队友盛李豪则刚满20岁,是中国射击队中年龄最小的男队员。不过两人都已在世锦赛、世界杯等国际大赛上有过摘金夺银的亮眼表现,尤其是在今年的阿塞拜疆巴库世锦赛上,两人就搭档拿到了混团金牌。相比黄雨婷,盛李豪还有过奥运会的参赛经历,东京赛场,他拿到了男子10米气步枪银牌。
早上9点半,进入比赛场时,黄雨婷的枪托上挂了一只熊猫玩偶和一条卡通毛巾,一旁亚运证件的挂绳上则别着各式各样与亚运有关的徽章。赛后采访中,黄雨婷告诉记者,这只熊猫玩偶是自己收到的礼物,希望可以带来好运。
黄雨婷10岁那年,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少体校射击步枪队到学校选人。“当时,来的教练让我们一只手端住一块玻璃,另一只手往玻璃上叠小口径弹壳,我记得我一口气叠了八九个。”她告诉记者,“就这样,我被选中了。选我入队的就是我的启蒙教练林克寒。他后来告诉我,他觉得我的协调性与稳定性都比较好。”
经过一个暑假的训练,黄雨婷并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但仅仅三四个月后,她进步神速。林克寒曾表示,黄雨婷训练的时候特别专注,只要一拿到枪,就仿佛外面的世界都和她没有关系了。
黄雨婷在射击上的天赋很快展现出来,2017年,她入选黄岩少体校射击步枪队,2020年被输送至浙江省射击队。从2022年开始,她的成绩快速提高,很快就成为国内女子10米气步枪项目的领军人物。2022年射击世锦赛,刚满16岁的黄雨婷勇夺2金1银,为中国队收获了一张巴黎奥运会门票。
林克寒介绍,黄雨婷拥有一颗“大心脏”:“这个孩子打比赛,成绩往往会超出训练水平,她是个比赛型的选手。”
这次亚运会,黄雨婷一共报了三项。此前的比赛中,黄雨婷和队友韩佳予、王芝琳合作拿到女子10米气步枪团体金牌,又夺得个人项目冠军。盛李豪也拿到了男子10米气步枪个人金牌。最后一个项目混团比赛,赛前很多人就在预测,两位年轻的冠军已经提前“预订”了金牌。
果然,资格赛两人打出634.4环,以领先第二名乌兹别克斯坦组合4.1环的巨大优势进入金牌赛。金牌赛开始后,黄雨婷、盛李豪每一枪都打得十分稳健,没有给对手任何机会,最终以16∶2将金牌收入中国队囊中。
在谈及击发前几秒的心理活动时,黄雨婷用了6个字——“稳住枪,果断扣”。关于未来目标,她表示,会做好接下来的备赛工作,希望和队友一同冲击巴黎奥运会奖牌。
面对记者的提问,盛李豪两度紧张到挠头。放松了片刻,他才吐出几个字:“对自己的表现也比较满意。”他表示,27日就要返回北京,投入新的训练之中。
亚运会比赛结束后,射击亚锦赛即将开启,然后是明年的巴黎奥运会。目前,中国射击队在气步枪、气手枪项目上已经拿到了满额奥运席位。对于未来,黄雨婷和盛李豪还是用那句话来回应:“做好自己。”
(本报记者 王东)(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叶攀】